序言
来深圳三年了,我和他一样,风华正茂,一起成长。
漂过这么多城市,这是我呆得最久的一座城。
换了屏幕色彩更好的电脑,尘封的作品终于浮现。记忆就像这张照片,熟悉而又模糊。回看照片,轮廓渐渐明朗,谨以此文,回忆自己在深圳的点点滴滴,细细品味这座城。
深圳很热情,像加州的阳光。
只记得正式到访深圳是年初,刚下火车,迎面的热浪和湿润的空气令人稍有不适,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冬天。直到看见深南大道两旁繁盛的绿树,强壮的根蔓延开来,高大的棕榈树排成排……我真的来到了南方。
原来深圳没有冬天,也不会下雪。
身着大衣穿行在薄衬衫的人群中,地铁的语音播报居然有粤语!墙上写着“来了就是深圳人”,不愧是大城市啊。我学会了第一句广东话——”雷猴,深圳“
潮湿的空气让我养成早晚洗澡,勤用洗面奶的习惯~相比北方干燥灰霾,我觉得这里简直太宜居了。
相比夏天,更喜欢深圳的秋天
因为珍贵,所以珍惜。呆久了会发现深圳的秋天不会超过两个月,不会冷也不会很晒,十分清爽。是非常适合出去“浪”的,所以周末我会出去逛逛,你会选择在家里泡一杯咖啡岁月静好,还是拿上相机出门呢?
谢谢自己的努力,攒钱买了这台相机。人生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照相机,作为初学者,这部相机确实够用,它陪我看看这世界,虽然拿起来有点重。
我仍然喜欢小时候玩的胶片相机,因为每次按下快门时,你无法预测拍到的样子,这种不确定会让你珍惜每一次拍照的moment,旅途归来最让人期待的就是等待照相馆冲洗照片。
照片拿在手里的质感,是数码无法比拟的真实,和味道。
打开地图会发现,深圳以福田为中轴线,像一只大鹏展开翅膀,东西绵延至海。可能是因为曾经有很多山,海,沙,田 …所以地名比较接地气吗?….百闻不如一见,背上行囊即刻出发。
山海城
站到山上,便能看到海,顺便看看这座城市。
听起来就像自家后院一样,心情不好就冲上山去,看繁星点点,就这么简单,自在,洒脱,浪漫…..
没想到可以站在山上看海,这与“脚踩沙滩看浪花”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。其实垦丁,圣托里尼也是类似的,高处看海浪一层接着一层会非常慢,很安静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公司团建是爬南山,来自平原的我十多年来第一次爬山,我竟是最后一个到达山顶,于是决定每周来爬南山锻炼。再后来慢慢爬完了深圳所有的山…拍下了这些照片。
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。没错,每年重阳节时来这座山打卡的人非常多。这里靠近蛇口,平时很多外国人上山健身。
看那片海,似乎很忙的样子。海上居然还有楼房?
当你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峰时,心开始野了。
塘朗山,山不高,但山脉很长。从南山区西丽龙珠门上山,下山已是福田梅林。
走完全程大概需要4小时,前半段为阶梯,后半段是铺装路。后半段的风景更好,给坚持到最后的你奖励。
梅林水库十分宁静,坐在坝上,脚踏着草坪,望着坝下的高尔夫球场,远处的高楼,晒着暖阳,不知不觉夕阳把影子拉长。伸个懒腰吧,爬山的疲劳感终于缓解。
又到凤凰花朵开放的时候
路边火红的凤凰花开的时候,耳边总会想起林志炫的这首歌。约上三五好友,登上凤凰山,哼着这首歌。
每次说到凤凰山,就想起那次半路上下起大雨在树下躲雨的画面,狼狈不已。
其实爬山的愉悦感是登上山顶歇口气的那一刻,居高临下,大汗淋漓的痛快。
而了解一座城市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高处。
莲花山 没有莲花
但是有一片鲜红色的桃花林,相比老家的淡雅桃花显得充满浓烈诱惑。
深圳是东门老区先发展起来的,在莲花山可以看见曾经的地标。
有些建筑的风格在致敬香港,比如金中环就挺像的,有点意思。
梧桐山 没有梧桐
早闻深圳最高的山就是此山,海拔近1000米。因为这山就在海边,所以是实打实的1000米高啊朋友们。记得第一次去挑战它的时候我只爬到小梧桐山顶就天色渐晚,打道回府,回到家后一整个星期都浑身酸痛,那酸爽…..
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第二次起了个大早就上山了,阳光看起来不是很强烈,有些轻雾,顺利走完了全程,下山刚刚天黑。
然而我还是太年轻,低估了紫外线的能力,回到家才发现皮肤晒得发红,火辣辣的感觉。
EF-S18-135 这颗初级镜头这时候倒挺好用,一镜走天下哈哈,135mm长焦乘以佳能1.6倍转换系数等效得216mm焦段,不然想想背着大长焦镜头爬山其实挺累的,站在小梧桐山顶可以拍到几十公里外的罗湖区。
深圳湾 每个深圳人都会去的地方
它是市中心地段的一条海岸线,虽然不像珠海情侣路那样有十里银滩,但这里有无敌海景骑行道,是非常棒的慢行步道。
没有走过深圳湾全程不算来过深圳,快约上三五好友,即刻出发。
观桥公园可以看到全深圳CBD,完全不亚于维多利亚港。清新的海风吹呀吹,静待夕阳和云彩邂逅。你在桥上看风景,没准有个女孩子正在看你。
如果你想去香港,我更推荐你走这条路线,从深港大桥而过,可以在海上看到深圳的样子,看着渐行渐远的大陆,驶向海洋是一种微妙的感觉。
没错就是这座桥了,它的对岸就是香港,就是这么近!
我真的很喜欢湾厦,因为这里的晚霞很美。
南山后海CBD,曾经一段时间晚上常去那边玩到半夜~
人才公园,去过的都是人才。
夕阳确实壮美,毕竟难能可贵,转瞬即逝。拍摄这种大场面的照片,需要超广角镜头。如果没有的话,拍摄多张然后合成全景也是不错的。
sea world 海上世界
再一次叹服这滨海长廊的设计,时常能够亲近自然是我喜欢深圳的一个原因。
心情不悦时,沿着海滨栈道走走,让自己和内心对话,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,闭上眼睛,且听风吟。
也许是深圳最后的几条渔船,停在港湾,静待时间。看到这种画面,我会觉得很踏实。都说广东人勤劳务实,手里几栋房的阿伯照样出海打鱼开烧腊店。
霓虹
感谢爱迪生发明了电灯,世上竟有比天上的星星更闪耀的光。坐在南山顶上,亦或是深圳湾草坪,静待晚霞,望着城市的轮廓渐渐模糊,日落矣华灯初上,海风轻拂脸庞,你亦如画,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。
迷离的灯光 就像一个黑洞 有着无穷的魅力 吸引着你
霓虹灯,其实最早在香港非常流行,我觉得这是港味独特之一。
霓虹灯一闪一闪,飘逸的楷书,行书,隶书,加上繁体字,一横一竖,一撇一捺都十分到位,严谨工整。
看着满街都是这种风格,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微妙的感觉。毕竟是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字体,只是现在开始用宋体,简体,霓虹被LED替代,少了那份手工制作的厚重和仪式感。
深圳人才公园,可见深圳是多么求贤若渴,深爱人才,圳等你来。
摄影和画画一样,相机只是你手中的创作工具,画出怎样的画面最重要的还是镜头后面的那个头。不要因没有相机而气馁。好的作品能够感动人心,而无关画质。
你能看出这些照片哪些是用iPhone拍摄的吗?
走在木质的栈道上会有嗒嗒的声音,栏杆也是木质的,和自然的融合感愈加深刻。
人间烟火
长达10个月需要开冷气的夏季,终于让我摆脱了厚重的衣服,全身心都自在轻松了呢。这里气候确实很像加州,阳光很热情,不知不觉我晒成了咖喱色。
“哪凉快哪呆着去”有时候是真的关心你。短T 沙滩裤 人字拖 成了深圳人的日常。渐渐的,白天我很少出去晃悠了,夜幕降临,深圳的一天才刚刚开始。
海岸城 最适合晚上来逛,美食,商场因有尽有。
海上世界 华丽的喷泉表演 很值得一看。你没有看错,那确实是一艘游轮,明华轮 始于1962
想吃世界美食可以来这里逛逛,东南亚海鲜居多。
海景豪宅下的渔港,这种鲜明对比,在香港也曾见过。
海上升明月
脑海里一直有个画面,就是希望能够爬到城市的后山上,坐下来欣赏车水马龙。终于实现了。搭配周杰伦的星晴这首歌,很安逸。
不愧是国际都市,天空都被照亮了。
月亮钻出云的时候,海面上也撒上了月光,亲眼见过才明白什么是月光。
夜晚的深圳湾,海面被灯光照亮。晚上有很多人在这里沿海跑步,真羡慕他们住在这附近。
有一种日出叫 海上日出
文艺青年说没看过日出,人生就不算完整。
于是我决定疯一把,和同学约好,大半夜打车到深圳湾看日出。不负有心人,如愿看到了人生第一次海上日出,确实非常震撼,云彩像火一样燃烧。也是后来才知道,看日出,晚霞,火烧云,都是需要运气,真的是难忘的经历。
天还未亮,城市的灯光仍未熄灭。
慢慢的,天开始亮了起来。
烈焰般的朝霞映衬下,这座城市还未完全苏醒,只见得一些轮廓,无与伦比。
静静地望着,望着
太阳出来了
海面和天空披上了金色,还真是难以分辨出是日出还是日落呢。
原来海上入日出是这样的。
一座城池
有些时候,平平淡淡才是真。坐下来慢慢品味,这才是生活。
自然风光拍得多了,没有更多的灵感,我会尝试拍一些其他的题材。小景,静物,人像这些需要把握细节的东西是我还没有尝试过的,我想女生可能更擅长把握这些,你需要和它产生对话和共鸣,注入情感和灵魂。
很想去尝试,但是只停留在“想”。
我想拍城市风光,想去爬楼,但是我没有时间,我的相机不够好,害怕被保安拦住……首先给自己设定了重重障碍的思路是不对的。成功的人找办法,失败的人找借口。我觉得道理差不多。
一桥连深港,半岛城邦之下是渔船的港湾。不过现在的渔港已经开始拆除了,可能质朴的它不太适合这种奢华的黄金地段吧。
万物生长,大厦屹立入云。其实仔细看上去,这里的环境和发展是和谐共处的,海湾 绿植都保护的得很好。
看这些房子,像不像积木,想伸手把它们推倒。
钢铁森林,其实也没有那么压抑了,我觉得比上海满是高架桥要好很多。
像不像“小人国”~
半山别墅,好羡慕这环境。
西部的海岸不是那么常见,宝安中心区就在这一块,天气好的时候据说能够看到广州小蛮腰…
科技园,多少人的青春在这里奋斗,当然也包括我。
人生不就像这浪花吗。起起伏伏,慢慢习惯就好了
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,我是不认同的。虽然不像广州那般有百年文化底蕴,只是深圳是一座新城,一切都是崭新的。大大小小的图书馆,书店600多个,覆盖了所有街区。拿起一本书,在cafe坐一下午也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。
翻山越岭来看海
感谢你坚持读到这里,我们终于来到了深圳的最东部。
来了滨海城市,最想看的肯定就是大海了。
相信你和我一样,憧憬中的大海应该是像斯里兰卡,帕劳那样清澈见底的,蓝的深邃的…..脚踩银沙,捡贝壳 海星,海螺,捉招潮蟹,听听海螺里面的声音,躺在椰树之间的吊床上,悠闲地喝着椰汁…..
带上装备,坐上旅游专线巴士,横穿整个深圳,经过一个多小时,终于来到了著名的大梅沙。看着满眼的人群~这落差 哈哈哈哈 犹如晴天霹雳的感觉
其实再往前走,有一条海滨栈道,一路的风景会更好。从高处看海滩的样子,看海浪缓缓铺上沙滩,就像微风拂过女孩的刘海。
沿着步道往前走就是小梅沙,人群会少很多。到了这里,不如再往前。
再坐一小时巴士就到了大鹏半岛,没错,这边是一个半岛,海滩数不胜数。每年我都会去这里春游。
西涌 xi chong
相对于小梅沙,这里人烟稀少,尽情倾听大海的声音吧。
海上有一座小岛,叫情人岛~ 可以坐快艇过去,请务必穿拖鞋上岸啊,小石子很扎脚。
金毛救生犬family 在那边呆了好多年,每次去都会碰到。
因为这里远离市区,餐厅很少,可以沙滩烧烤,我的经验是烤玉米最简单,手艺不好烤其他很容易糊喔。
傍晚租帐篷露营,记得带防蚊喷雾。手机信号可能不太好,存几部电影吧。躺在防潮垫上,抬头看天空,是浩瀚无垠的星河,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满天星斗,请脑补星晴BGM,浪漫至极。
第二天早早起来还可以欣赏日出,岂不美哉,不过我一次都没见过,每次都阴天,笑cry。
西涌还有一个玩法就是——穿越东西涌
如果你和我一样,在沙滩上看海已经看腻了,可以试试从高处鸟瞰。
穿越东西涌就是一个选择。
先说明一下这个玩法需要三人以上同行,而且最好有一名有过户外相关经验,遇到恶劣天气或不熟悉路线稍微会有一些危险性。
没有比人更高的山
面对自然的力量,一定要有敬畏之心。
穿越东西涌要穿长袖长裤运动鞋,头戴遮阳帽,可以防止皮肤被树枝划伤。全程基本上没有路,只是驴友们走得多了 便有了“路”。
一路上翻山越岭,基本是走在丛林中或悬崖边,中国南海尽收眼底,一眼看不到边界,只听得海浪深沉的咆哮声。
那次去的时候顶着9级大风,烟波浩渺,非常凉爽。听闻香港麦理浩径也是这般,有机会也想去看看。
杨梅坑 & 鹿咀山庄 & 较场尾
绕着半岛行驶半小时就到杨梅坑了,鹿嘴山庄就在杨梅坑的尽头。这边相对于西涌,开发得更完善一些。
清澈的海水 捧起来尝尝 真的是咸的 笑cay
喜欢去杨梅坑环海骑单车,下水摸石头,去鹿咀山庄看万丈悬崖,什么海枯石烂 山盟海誓 应该就是如此吧,
小石头被海水打磨得圆圆的
路旁的芦苇草
拍摄这张照片 需要翻到悬崖下面,从船的高度对比来看,离下面的礁石其实还有几十米高呢,挺危险的。
第一次见悬崖 真美
等待客人的渔夫
较场尾则在杨梅坑所在的大鹏半岛的对面,那里有很多特色民宿和小吃店,酒吧电影院应有尽有。
蛋挞甜点,水果芋圆,看起来好好吃啊!
其实都是假的!模型!哈哈哈哈 笑cry 把我都骗了!想吃就按模型来点就好啦
这些串串是真的,不要怀疑,大胆吃。
木牌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
形单影只
短暂的停留后,我找到了新的攀登目标
新生
仅有的一些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也要离开这里了,这里即将诞生一个新的商区。有谁还记得曾经的深圳是一个小渔村呢?但我认为,合理开发 是值得的。
荒废的渔船,碎生蚝壳,记录了深圳速度。
期待全新的你
大铲湾
刚搬到宝安区住的时候,找这个地方找了很久。终于不用再横穿整个深圳去看海了,挺欣喜的。
没有沙滩的海,搭配杂乱的礁石,杂草。海上还有电线杆子~或许这就是原生态,说不出来的感觉。繁忙的飞机会从头顶掠过,周末出门散散步却是好去处。
载着全家希望的小船
城中村 看不到希望 寄托着无数希望
在来深圳之前,只听说过“关内,关外”,不知道有什么区别。从未听过“城中村”,”握手楼“。
指甲盖大小的土地上生长出2100栋自建楼,从空中看一定是像曼哈顿般密集的水泥森林。房子与房子之间触手可及,抬头只见得一线天这里像是一块“自留地”,和外界有非常大的区别…..
其实应该感谢城中村,给了年轻人第一次落脚的地方。随着旧改,城中村也许会慢慢消失,但年轻人的梦想不会退却。
未来,可期。